罗湖三大片区改造需拆房1400栋 居民:不要钱只要房

【秒租零佣金租办公室,专注于深圳办公室租赁及配套服务。】


昨日,深圳市政协组织“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大型视察,视察点包括玉龙新村等“二线插花地”安全整治和棚户区改造情况、高层建筑消防和电梯安全等。多名政协委员表示,该片区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后果会非常严重,需加快整治、改造工作。

 

三大片区改造,需拆除房屋约1400栋


市政协主席戴北方介绍,今年是城市管理治理年,通过光明滑坡事故教训,全市对安全隐患、城市管理治理工作进行彻底反思、整治。在这个形势下,市政协把提升城市安全作为“三个专题议政”中的一个议题,月底还要就此召开市政协常委会。此次视察是为市政协常委会专题协商作调研准备。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示范项目,是光明新区滑坡事故之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市住建局介绍,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范围包括木棉岭片区、玉龙片区、布心片区等三个片区,总占地面积约为55万平方米,需拆除房屋约1400栋,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涉及罗湖、龙岗两个行政区,其土地及建筑物权属、人员身份等非常复杂,当事人数量多。

在这三个片区,2009年历史遗留问题建筑申报中,已申报历史遗留问题1276栋,建筑面积达105万余平方米。未申报历史遗留问题103栋,建筑面积达13万余平方米。房产证办理中,玉龙片区为0套。而在这三个片区,当事人(权利人)户籍分布中,深圳户籍最多,为3536人。市外省内为2629人,还有省外、港澳台、外籍人士等。


玉龙片区共有危险边坡55个


罗湖曾是全市地质灾害的问题“大户”,二线插花地为原特区内唯一列入省地质灾害重要危险地区的区域。截至目前,罗湖区纳入群测群防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建筑边坡总共249个,其中二线插花地区域共计101个。而玉龙片区共有危险边坡55个,其中危险性中等的有9个,已治理8个,剩余1个已纳入专业监测中。

目前纳入市国土部门及区相关单位专业监测的重点预防点有玉龙新村边坡、港发新村边坡等17个,其中二线插花地区域有10个。区住建部门已公开招标确定检测前期服务单位预选供应商库,三个街道办正全力推进插花地重点边坡的监测。玉龙新村A-70栋北西侧边坡、港发新村58-64号北东侧挡墙等8个插花地区域的边坡已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实施监测。

罗湖区政府介绍,这些地方由于人口大量聚集,火灾荷载随之增大;且电气设计不规范、私拉乱接现象严重。该区域容易因用电和用火不慎引发火灾,且火灾扑救难度大。据消防专业机构评估,改造区域根据消防风险分级标准都为高风险,亟待消除隐患。而三个片区共居住约8万人,绝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生存能力较低,普遍缺乏技能。

清水河街道办介绍,清水河街道玉龙片区棚户区改造中,完成350栋楼的调查摸底任务,涉及11000多套房屋、3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涉及924个权利人和10000多租户。“由于目前市的棚改补偿政策还在研究制定当中,所以目前与居民的交流,并不涉及具体的安置补偿政策,仅限于在面上宣传棚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收集居民关于棚改的意见和建议。”清水河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相关权利人关于棚改的主要诉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希望原址重建,二是希望以房换房,不要货币补偿,三是补偿安置不要低于1:1。


加快制定拆除补偿标准


在昨日的视察棚户区改造中,罗湖区政府提出,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三个片区中,玉龙全部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布心超过88%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如果不调整基本生态控制线,将无法安置全部被拆除居民。因此,罗湖区政府建议市政府尽快调整改造区域基本生态控制线,以及用地范围内的地籍权属信息。

“罗湖二线插花地进行棚户区改造正在稳步推进。”罗湖区政府介绍,一是依法定程序采购深圳市天健集团作为棚户区改造服务承接主体。罗湖区政府与天健集团已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已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已完成入户调查和房屋产权摸底工作,开展了《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计划8月底完成发布实施。会同市住建局、规划国土委、龙岗区政府确定了棚户区改造范围,完成向市发改委重大项目申报。

另外,罗湖区还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和深圳市地质勘查专家建立地质灾害危险边坡数据模型,为棚户区改造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市住建局介绍,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政府主导+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国企为主体实施”的改造模式,有序推进“二线插花地”综合整治和危旧房屋改造。深圳将尽快完成《深圳市“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总体规划》和《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制定拆除补偿标准。


现场


“玉龙新村要是发生地质灾害,后果很严重”


市政协委员们昨日视察玉龙新村边坡安全隐患。从玉龙新村入口上去,政协委员们来到几处比较危险的边坡地带,而这些危险的边坡地带都建有楼房,委员们看到后感到不可思议。

和大多数城中村一样,玉龙新村楼与楼间隔窄,电线乱搭。由于垃圾没有及时处理,一些阴暗潮湿的地方飘出难闻的臭气。在玉龙新村A区91-1栋旁边,政协委员们从逼仄的楼梯上去,里面阴暗,边坡上建有楼房。清水河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边坡楼房一半建在边坡上,另一半则是竖着几根水泥柱子支撑。旁边的指示牌显示,坡度75度,坡长190米,坡高5米。

还有看上去比这更离谱的。在玉龙新村A区70栋西北侧边坡上,边坡全是由岩石构成,坡长约8米,坡高8米,坡度75度。几栋楼房就建在这一斜坡上,据工作人员介绍,附近有房屋出现裂缝,这一地带要监测到明年5月。“我还是第一次来玉龙新村,这种地方建房子,看上去是触目惊心。”政协委员李伟文认为,边坡稳定性不好,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不知会发生什么样的灾难。李伟文认为建议,要全部搬迁,拆除整治。

政协委员李毅则认为,玉龙新村这种房子如此大的规模,是建设失控。“这是城市发展太快,有些问题被忽略了。”李毅说,玉龙新村要是发生地质灾害后果很严重,尽管整治难度非常大,但可以分步整治,分成不同的危险类型。

“一系列发展漂亮数字的背后,有一系列看得见、看不见的安全隐患。”提到玉龙新村安全隐患,市政协主席戴北方直言,这里面也存在责任不清、地界和管理归属问题,“现在政府下决心全部搬迁,要花很大精力,下很大的决心。但不做确实不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经济社会发展要倒退好几年。”


大数据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范围包括木棉岭片区、玉龙片区、布心片区等3个片区,总占地面积约为55万平方米,需拆除房屋约1400栋,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

●在这三个片区,2009年历史遗留问题建筑申报中,已申报历史遗留问题1276栋,建筑面积达105万余平方米。未申报历史遗留问题103栋,建筑面积达13万余平方米。房产证办理中,玉龙片区为0套。

●截至目前,罗湖区纳入群测群防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建筑边坡总共249个,其中二线插花地区域共计101个。


五问深圳公共安全


问题1

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资金进展如何?

首批城市公共安全9个项目已提交审议

深圳设立150亿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城市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力求通过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基础、管长远的工程项目,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目前,第一批9个项目计划、合计46.7亿元已提交市政府审议。

截至6月30日,全市排查隐患19万余项,完成整改14万余项。目前,纳入深圳隐患排查信息系统的企业已达9.4万家,居全国前列。


问题2

深圳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如何处理?

拟向市发改委申请立项,统一进行消防安全风险评估

随着特区一体化和前海、蛇口自贸区建设加快,深圳高层建筑数量与日俱增,据统计18层以上高层建筑有5000多栋。深圳现有31座超过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正在施工。

市公安消防局介绍,特别是1998年以前的老旧高层建筑防火先天不足,没有经过严格的消防审验把关,建筑设计不符合目前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求,且普遍存在消防设施不够完善、消防总体布局不合理、消防系统瘫痪、电源线路老化严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等问题,给深圳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埋下了隐患,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扑救难度极大,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市公安消防局介绍,该局已通过对全市416栋(1998年前)老旧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设施使用及维保情况摸底排查,开展老旧高层公共建筑单位评估试点,委托专业检测评估机构进行消防设施、电气设备检测和消防安全管理评估,进一步了解掌握当前深圳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设施使用状况以及消防安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问题。目前,拟向市发改委申请立项,统一进行消防安全风险评估。


问题3

违法建筑隐患处理进展如何?

共排查违法建筑安全隐患6万余处,整治2430处,清理违法乱搭建2986处

截至6月底,深圳共排查违法建筑安全隐患6万余处5200万余平方米,整治2430处131万余平方米,清理违法乱搭建2986处164万余平方米。上半年全市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37万余平方米持续保持违建“零增量”。

“重点在违法用地违法建筑处置、疏导、断根上做文章。会同市法制办研究制定历史违建处理办法并上报市政府。综合多部门研究成果,形成违建疏导处置治本之策,目前已制定原村民非商品住宅建设暂行办法等10余项疏导政策。”市规土委介绍,同时,努力实现违法建设断根,启动地籍调查和土地总登记,加快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农地入市等土地二次开发,从根源上消除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生存空间。

为加强城市规划中风险源头管控,目前,市规土委已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将安全规划作为重要章节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市规土委在组织开展法定图则编制时已考虑安全因素,注重加强用地布局和天然气管道、燃气管线等对安全有特殊影响设施的衔接。


问题4

建筑废弃物如何处理?

将开发建设受纳场预警监控系统

深圳近年来年均产生建筑废弃物约5000万方,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将超过7000万方。目前,深圳在用余泥渣土受纳场仅有6座,其中市管2座,区管4座,深圳将长期面临处置困难、安全监管任务重的局面。截至5月底,余泥渣土方面完成整治共231项,占总整治内容数量的57%。

市住建局介绍,将开发建设受纳场预警监控系统。实时采集受纳场坝体位移、沉降、排水等人机物多方面信息数据,实现动态监控和自动预警;实时采集废弃物运输处置全过程数据,掌握源头排放量、运输情况、末端处理情况等信息,实现实时监控和联单管理。


问题5

地面坍塌隐患治理进展如何?

共检测出地面坍塌隐患2万余个,已进行分类和评估定级

深圳各区、市职能部门全面开展道路、建筑基坑、排水管渠等相关设施的排查。目前,全市第一轮隐患排查已完成,共检测出地面坍塌隐患2万余个,并进行分类和评估定级。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发生116起地面坍塌。截至目前,深圳已完成地面坍塌隐患治理项目12个,正在施工的5个,正在前期工作的33个。

市规土委介绍,特别重大级别地面坍塌隐患各单位在发现后均已应急处置或已纳入今年整治计划。今年全力推进地面坍塌隐患检测,要求年底前完成特别重大级隐患处置和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抢险机制和应急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