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未来将成广州副中心 高铁开进机场

一场关于广州未来的耕种,事关你我。

 

刚刚结束的市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了《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广州将成为枢纽型网络城市。

 

恩,市委的文件把未来广州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愿景说得很清楚:南沙被广州市列为城市副中心,打造未来1小时都市圈;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网络将这样建设……

 

广州的美好,未来值得期待。

 

广州首次明确提出南沙为城市副中心

 

《实施意见》显示,广州首次提出将南沙建设成为城市副中心,建珠三角核心交通枢纽,使命巨大。

 

文件要求,着重建设南沙综合交通枢纽、庆盛枢纽,建设南沙港,强化高端航运服务,建设航运物流枢纽,拓展国际航运通道:

 

●面向珠三角、港澳地区,依托铁路、城际轨道和高快速路系统,将南沙建成珠三角的核心交通枢纽。实现半小时到达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邻近城市,1小时到达珠三角主要城市;

 

●面向中心城区,重点建设连接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快速道路体系,实现半小时直达中心城区;

 

●面向南沙新区内部,重点完善新区各片区之间的交通网络等。

 

交通:建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网络

 

对外交通方面,《实施意见》指出广州将建设世界级空港、海港和铁路网络,具体措施有:

 

●强化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的空铁联运系统;建设T3航站楼高铁站,将高铁、城际、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在机场汇集,拓展机场腹地;

 

●建设南沙疏港铁路,加强铁路与海港联运;

 

●力争在北部、中部、南部对接京九客专,构建京广第二铁路通道,新增广州北站对接贵广南广铁路。

 

对内交通方面,文件则提出要加快轨道交通和枢纽建设,提出以下两个目标:

 

●中心城区步行10分钟可达轨道站点;

 

●外围城区30分钟可达市中心的时空。

 

也就是说,广州将通过扩充和做强航空线、航运线、铁路网线、城市高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线网,形成大交通格局。未来出行越来越方便,真是有理有据的。

 

不仅是交通“大动脉”,信息“大动脉”也将全面打通。广州是我国三大通信枢纽之一,下一步,广州将强化国际信息枢纽功能,建设完善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空间:打造30公里精品珠江

 

在城市空间形态方面,文件提出,广州将进一步构建沿珠江水系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空间结构,以珠江为脉络,形成中段、南段、北段、东段四个发展区域,各区域内部依功能划分组团,以生态廊道相隔离,以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形成网络型的空间结构。

 

珠江景观将重点打造3个“十公里”:

 

●西十公里:形成中西合璧、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

 

●中十公里:形成现代多元、凸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和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

 

●东十公里:形成生态低碳、展现活力与开放的现代化港城。

 

从而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其中将高水平规划建设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区,建成广州总部、金融、科技创新高地。

 

琶洲西区:位于琶洲岛西端,是广州未来互联网等产业高度集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区域。

 

其他: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将向外布局

 

公共服务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将加快外围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向外围城区布局。

 

●回到现实,新建、扩建校区计划确实也是在顺利进行中,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草案已在日前出炉。

 

在城市更新方面,“城市老旧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居住着世代相传的老广州人”,全会提出,将持续系统地推进城市修补和有序更新,有效解决居住环境脏乱、社会治安较差等问题。

 

新近旧城改造事件:

 

●就在正佳旁!广州天河村纳入城中村改造(又来一个土豪村)

 

●番禺市桥首个城中村动工改造啦(3号线+番禺广场就在附近)

 

●旧城新生!白云永泰30万平商业综合体已在路上(购物中心公园化+智能停车+…)

 

在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将科学统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到2020年,全市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00公里。同时,积极开展“轨道交通+物业”开发,建设零换乘交通综合体。

 

●地铁13号线+8号线上盖要建商业住宅综合体(官湖、白云湖双双入选!)

 

●向珠江新城、金融城看齐!琶洲西区砸6亿开挖CBD地下城

 

未来大广州将重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最终建成具备全球竞争力、影响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的综合性国际城市。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