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终究悲情谢幕,真相到底如何?

一、尘埃落定

6月23日深夜,一直对万科重组预案没有表态的宝能系终于亮明了态度,选择跟华润站成一队。他们几乎使用相同口径指出万科“内部人控制问题”。这显然不是巧合——他们简直是在昭示天下,万科第一大股东宝能和第二大股东华润已经在一起了,联手反对王石。

万宝事件,从一开始的悲情,到后来的喜剧,到现在的闹剧,这出戏演得很像一个前列腺出毛病的人,哩哩啦啦、若断若续一尿就是大半年。感谢上帝,这出戏终于要演完 。虽然现在屏幕上还没有打出大写的“END”,不过结局差不多能猜出来了

二、王石最终出局。

这是一出扑簌迷离的大戏,在戏中,每个人都很苦情。从王石宣布不欢迎姚员外,到野蛮人撞门,到华润增持,再到引入深铁,直至华润最后为了“利益”悍然反目。宝能、万科、华润等等,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委屈。

这个曾经最纯净、最透明的中国企业治理典范。1988年创立万科、一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王石,也一直以万科为荣,把自己视为万科的守护神!无论是爬喜马拉雅山还是烹调红烧肉,只要万石有难,自己就会像至尊宝一样,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分分钟回来拯救万科。

可惜,王石这次既没猜中这开头,也没猜中这狗血的结局。英雄还是那个英雄,时代变了,环境变了,画风也变了。

王石这次堪称两头不占。大资本、大股东把他抛弃了,而散户和网络舆论也把他抛弃了。当年,王石一谈情怀、一谈理想主义,简直是洛阳纸贵争相睹、万众空巷竞相闻。现在,他一说这些东西,不仅大资本所代表的商业功利主义掩耳不闻,小散户们更是呲之以鼻。在万宝股权之争中,网上的舆论中,王石其实更多是挨骂,宝能的姚公子和华润倒成了大家追捧的英雄。

现在,这位65岁的老人、亚洲赛艇协会的会长,终于成了一位堂吉柯德般的人物。多方股东角力之下,叫嚣着战斗的老王突然发现,到头来,自己最终竟然成了孤家寡人——这家公司突然间没有一个股东愿意支持他,万科的敌人竟然是王石他自己,好像把王石逼走了,郁亮、宝能、华润、安邦……所有人都赢了一样。

所以,王石这次,真的是彻底败了。既被资本抛弃,也被屌丝抛弃,话语权也被剥夺的七零八落。最后,甚至连一个金盆洗手的仪式也是奢求。王石剩下能做的,就是自己收拾行囊了。

三、时来天地同协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王石的失败,不是他一个人的失败,它更意味着一种精神贵族和个人英雄时代的落幕。一个资本为王和屌丝逆袭联手的时代,到来了。

屌丝逆袭,已经成了全球的一个共性特征。它的社会基础,其实就是中产阶级的衰败。日本企业家大前研一曾经讲过M型社会: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富者大赚全世界的钱,财富快速攀升;而中产阶级逐渐失去竞争力,沦落成屌丝。跟“M”的字型一样,整个世界分成了三块,左边的屌丝变多,右边的大资本也变多了,但是中间这块,就忽然陷下去,然后不见了。

精神贵族、理想主义、个人英雄的那套话语体系,主要作为一种中产阶级的话语而存在的。现在,随着M型社会的出现和中产阶级的衰败,那些供奉理想主义和精神贵族的供桌,已被掀翻。

现在,要不你就是用资本来说话,要不你就携众多屌丝之力说话。当然,最强的,是你又有大资本,又善于运用屌丝的语言来说事,那简直是如有神助了。比如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前伦敦市长“大嘴”约翰逊,都是典型的有钱、又装屌丝,两头卖乖、两头得益的主。

卖菜起家的姚振华——宝能系的幕后控制人,虽然有着大量的资本,但是,人家看起来也很像屌丝啊!

最近网上流传的这张搞笑的图片,可以看出英美两国政治家形象从高雅、情怀慢慢到屌丝化。画风已经完全变了,背后,是穷吊丝们对现存经济社会结构和制度的抵抗!屌丝没钱,但是屌丝们有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工具,他们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西方国家里,屌丝还有选票。

大家何尝不知道,约翰逊、特朗普的话大都是扯淡的,脱欧是精致的自虐,反全球化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贸易保护主义更是违背市场原则也是不对的。但是,who  care ?反正我已经穷成这样了,虱多不咬人,咬的,都是你们这个精英和有钱人。

在屌丝小散们看来,你说的那一套理想主义,再迷人、再精致、再情怀满满,与我们又有何干。世界上钱再多,也是被1%的人赚走。而对于广大的穷屌丝来说,得到的,只有落寞!

四、王石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兼容、也不见容于这个时代

中国多如牛毛的地产公司如果要做个分类,那就应该是:万科,以及万科以外的其他房地产公司。这家叫万科的公司几乎改变、拓展和制定了整个中国房地产业态的规则与玩法。

在盛行赤裸裸丛林主义的中国的政商环境里,理想主义的万科和王石的存在与壮大,都堪称奇迹。也惟其如此,王石今天的离去,才更显唏嘘:环境裹挟力量是如此之大,独树一帜能长大,但注定是走不到终点的。

王石将万科视为他的“作品”,作为创始人和万科董事长,王石与郁亮等整个管理层的持股加起来,至今只占约4.14%。在宝能系插手万科股权之前,万科的股权极度分散,而大股东华润又鲜少插手,万科的管理层才是过去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公司的真正掌舵人。

王石创业于1983年,不过企业界更倾向于将他划入“92派”。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当时,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被统称为“92派”。

但在精英意识和家国天下意识普遍浓厚的“92”派企业家中,只有王石鲜明地将“名”置于“利”之前,1994年的万科股改中,王石带头放弃了40%个人股权。

王石自己曾谈论过:“之所以放弃资产,第一,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国社会尤其在80年代,突然很有钱,是很危险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穷,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钱。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

2000年,他辞去万科总经理一职,仅保留董事长身份,从此开始“将三分之一时间用于登山”的生活。

直到2009年,王石接受了香港科技大学商业院的邀请,开始在香港科技大学商业院讲课——然后开始发现自己需要学习

2011年,王石带着公司安排的摄影师,开始去哈佛游学,他的计划是“一年哈佛,一年伦敦,半年耶路撒冷,半年伊斯坦布尔”,最后在哈佛呆了两年半,剑桥半年。而正是在美国,王石认识了田朴珺,并被爆出在2014年两人在美国喜结连理。

而以上这些,都成了街坊巷里、媒体长舌挖苦、讽刺的论据:不务正业,身居董事会主席高位,整天游山、玩水、泡妞。在这些人看来,与公司保持距离,以更清醒客观掌控公司发展大方向是不对的——凭什么这么舒服就管理了一家大企业?传统教育告诉他们,好的领导人应该是铁人王进喜那样的,下到车间一线,与工人同吃同穿,挥汗如雨。至于说道田朴珺,与其说是反映了那些街坊巷里的正义感,毋宁说反映了多数中国人内心共有的阴暗与猥琐:凭什么你一个大叔身边有美女如斯?

但就像所有伟大企业的精神领袖一样,“游山、玩水”的王石一直以其丰富的阅历、经验和视野主导万科的大方向,就像当初痛苦地去多元化之后,王石禁止万科再多元化。笔者认为,作为董事会主席,王石关键的职责,是帮助公司制定战略上的发展规划。

而纵观万科多年的成长与业绩,显然每一步战略发展上都是相当成功的。

2015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195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1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在国内地产公司中排行前茅。今年早些时候,万科宣布2015年度分红派息方案为每10股派送人民币7.2元现金股息,分红比例超过当期净利的40%。从财务数据来看,王石领导下的万科堪称卓越。

可惜高人早就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而当今“资本=枪杆子”的情况下,一旦蛋糕做大,一方诸侯成长为一个王朝,想要维持住政权的统治,没有维护地位的枪杆子,往往没有好下场。王石曾在股东大会回答股东提问时答复“一定会退出,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这与其说是一种大度的无奈,毋宁说是一个打天下者的心灰意冷。
 
市面流行的说法是:没有股权的王石是想当万科永远的摄政王,通过玩平衡,而牢牢掌握住公司控制权——所有说这这句话人的潜台词,无疑是心里默认资本才是唯一“正统”的皇室血统,其他所有都是心存妄念的奴才。中国从来是家天下——只要你不是皇帝血脉,再大能力与功勋,也是不能存非分之想的。
 
英雄常常以悲剧收场,他在江湖留下了传说,但江湖可能将不在有王石这号人物。